疫情对构建医防融合新体系的几点思考
2020-12-28
作者:
罗慧辉(社会事业部/上咨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医防融合”一直是我国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线索之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我国“医防融合”体系重建的步伐。本文以当前我国医防融合现状分析为切入,提出了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构建我国医防融合新体系的思考,以期助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国家战略。
“医防融合”一直是我国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线索之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我国“医防融合”体系重建的步伐。在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这将成为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基础保障,是解决“群众不得病、少生病”问题的治本之策。
面对新冠疫情,“非常时期,非常策略”,我国果断采取“战时”医防结合的应对策略,救治病患,控制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医院、疾控、基层组织形成强大合力,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向公众完美诠释了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医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不得不说,“医防高度融合”是此次疫情突发倒逼中国政府在实践中取得的“真知灼见”。
一、我国医防融合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疫情常态化控制阶段,而且对前一阶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开始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包括如何把医防融合做得更扎实、更有效。医防融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紧迫地关注。
过去多年,行业内关于医防协同、融合的讨论一直在进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字眼也从不鲜见于各种医改方案和红头文件,但医防割裂的形势并未根本扭转。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的表述是,“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紧密结合、连续服务、有效衔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尚待建立”。本文认为,医和防本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有共通性和很强的联系,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治轻防观念,使预防体系成为较弱势的一方,话语权处于天然的低位。两者地位悬殊,融合诸多不利。很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厘清医疗和预防两个体系的职能,还要明确医防融合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传染病防控形势下的新内涵。长期以来,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康复医学并行发展,忽略了学科间的融合,弱化了对大卫生、大健康意识的培养,这是医防难融的症结所在,也是“以治病为中心”形成的根源性因素。医生没有经过公共卫生培训,疾控人员也没有得到临床锻炼,下一步改革必须要打破这种界限,使医防有机结合。正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所说,“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二、对构建我国医防融合新体系的思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厘清国家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地方CDC与地方卫生健康委疾控部门的行政关系和专业责任,打破原有行业及条线管理藩篱,重塑综合、连续的医防融合新格局。
(二)全方位推进卫生健康大融合。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为强基层、建机制做出了有益尝试。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仅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医防融合是不够的,需要在更高层面推进,特别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防融合发展。应进一步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和医共体建设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医防融合实践。与此同时,争取医保、人社、财政等更多政策支持,加强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协同,着力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发挥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作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融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源整合、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卫生健康共同体,有效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三)继续推进基层医防深度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管理融、队伍融、服务融、绩效融、信息融”(以下简称医防“五融合”),实现由全科医生团队统揽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一次门诊既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同时也完成必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防“五融合”提供“防、治、管”一体的健康管理,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居民获得感,又有利于推动机构内部横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融合及机构外部纵向的医疗资源整合。
(四)继续落实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逐步扩充整合型医务人员队伍。长远看,医学教育的改革要减少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人为分割;短期看,在继续教育中增加对临床人员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培训;在职称评审中,增加临床人员公共卫生类工作经历和相关绩效的参评比重;利用团队为单位的考核引导两类人员工作更好地融合,减轻医疗和基本公卫两类工作简单累加和协调不足带来的工作压力。
(五)从国家层面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借鉴医保系统全国联网共享、异地办卡结算等经验,从国家层面统一医疗卫生数据规范和功能标准,统一开发使用具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信息系统,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功能上开发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补充功能,形成“国家基本功能+地方补充功能”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并适时将普遍适用的地方补充功能上升为国家基本功能,促进系统不断完善,以全面、全程整合记录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在不同医疗机构就医保健的电子健康档案,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预约挂号、门诊和住院信息查询、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健康状况评估、用药信息查询和指导等自助服务,完善信息归集和共享,有效量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托电子健康档案提供线上服务的工作量,开展绩效评价,有效引导和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
(六)继续深化医学院校群医学学科建设,从国家层面助推医防融合新趋势。群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病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负担。单纯依靠临床医学无法解决这一卫生问题,需要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推动形成以“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各类卫生资源分工协作格局,发展预防、治疗、康复、照护相互协调促进的健康服务体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启示,应对新发传染病应以群医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落实病原研究、病毒溯源、疫苗和药物研发、监测预警,检测诊断、收治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社会动员、隔离传染源、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环境消毒等集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和人群防控为一体的综合措施。可以说,群医学是伴随对医防结合回归的呼吁而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建议措施包括:建立完整的涵盖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群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在临床及公共卫生实践中灌输群医学理念,建立群医学示范基地并开展宣传倡导,推动群医学学科在全国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凸显了医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上了重要议程,加强医防合作,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是国家把健康“战略关口前移”、建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未来,各级医疗机构的“医防融合”能力将成为一项重要发展能力,也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竞争力。
风险与不确定性——兼及对不确定性研究的初步思考
从风险管理实务中的“风险”定义出发,辨析后认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界定风险为“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特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克服对确定性追求的天性,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转向“在不确定性中认识和把握不确定性”,实现对不确定性的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把握。本文以对中国风险管理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组织(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和COSO[[[] COSO 即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缩写,中文译为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有时也被直译为美国科索委员会(如中国财政部2013年出版的第二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即采用的直译方式)。]])对“风险”的定义说开去,辨析风险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然后从社会学视角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初步讨论。
05-19
2021金沙集团3354.c.cAv
沪ICP备05009749号-1
信访专线及邮箱:021-33050117 jjjc@sicc.sh.cn
技术支持:coolsite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