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1-03-31

作者: 

俞进进(城市建设部/上咨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随着人口的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矛盾逐渐显现,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宏观规划与管理政策的梳理,结合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主要处理工艺,分析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技术、管理与宣传等多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一、引言

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沪府令57号)[1]中“建筑垃圾”定义,建筑垃圾包括建设工程垃圾和装修垃圾。建设工程垃圾是指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修缮或者拆除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废弃物;装修垃圾是指按照国家规定无须实施施工许可管理的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弃料和其他废弃物。目前上海市建筑垃圾主要分为工程渣土、泥浆、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建筑废弃混凝土四大类。

根据2018年上海市建筑垃圾统计数据,全市建筑垃圾申报量7629.70万吨[2],其中,工程渣土约占总量的73%、拆房垃圾与装修垃圾约占16%、泥浆约占10%、废弃混凝土约占1%。目前,上海工程渣土与泥浆均进入指定场所消纳,而拆房垃圾与装修垃圾、废弃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回收价值,进入资源化利用系统,故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要围绕拆房垃圾与装修垃圾、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展开。

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上海已逐步在郊区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力求提升集中资源化利用能力与利用水平,力争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本市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现状

(一)宏观规划与管理政策

近年来本市虽陆续出台一系列宏观规划与管理政策(见表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发展,但由于事实上大多数垃圾处置点存在“吃不饱”“卖不掉”等困难,建筑垃圾实际资源化利用水平总体不高,资源化项目的落地也受到诸多因素的挑战。

(二)本市建筑垃圾特点与组分

据分析,我国建筑垃圾组分以及其含量与建筑年代有密切关系,通常20世纪60年代前的建筑物所拆除的垃圾主要是混凝土、砖块、金属及木材等;60年代后的建筑物垃圾,逐步使用复合材料、塑料等替代木材,故垃圾中木材的含量相对减少,有机废料的含量逐步增加;到70~80年代后,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出现,废弃物中废弃混凝土的含量大幅增加。

建筑物拆除过程中,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基本成分主要由渣土、灰尘、砖块、混凝土、沥青、玻璃、竹木、塑料、金属、有机杂质以及其他杂物等组成。根据对北京、香港等城市的建筑垃圾进行调查(见表2、表3),各城市由于地域和建筑等特点,建筑垃圾组分构成也不尽相同。

鲁海霖[3-4]在对上海市建筑废物以及拆房垃圾成分调研中发现,混凝土、灰土及红砖为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合计约占85%,其余垃圾组分如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等约占15%。参考国内其他城市建筑垃圾构成情况,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上海市的原生建筑垃圾物料组分基本构成如表4所示。

(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要技术

有别于生活垃圾中存在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建筑垃圾大部分都属于洁净废弃物,且利用率高,只要能够被合理分类几乎都可以通过加工后再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建筑垃圾处理的根本,是根据来料成分与后期产品方向不同,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拣。目前建筑垃圾处理工艺主要是以分拣、破碎为初级程序,分拣后具备资源化利用价值的木材、金属、玻璃等进入回收利用渠道;初步回收后,建筑垃圾中混凝土块、砖瓦混合类进入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制成骨料;破碎后的骨料、中级骨料、精细净骨料等进入深加工,制成砖、砌块、商品混凝土、轻质墙板等产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意如图1所示[5]

三、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建筑垃圾管理法规尚未完善。按照《上海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规定,管理体制上,建筑垃圾处理的行政机关主管部门为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但实际管理层面却不止。由于政府部门未出台详细的建筑垃圾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容易造成部门间多头领导或推诿责任。另外,从现行法律目的来看,法律法规仅局限于预防环境污染这一头,未延伸至处理处置全过程,无法有效达到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节约的目的。

2.处理工艺简单粗放。根据对本市几家建筑垃圾处置点的调研,发现除个别企业在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大部分都是以简单的破碎、人工分选和筛分为主,配套简易的喷淋喷雾系统用于降低粉尘排放。对于砖和混凝土块混合在一起的来料,后期的处理流程尚未进行精细的分选。目前国内基于“光谱识别+空压机”的分选设备在实验室内已经得以实现[6],并已有样机得以研制成功,但在本市仍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3.来料成分含量波动性大。拆房队伍在收运之前可能进行刻意分选,从而导致建筑垃圾处置厂的来料易出现两种极端,部分处理厂的来料质量较好,其中混凝土含量可达97%~100%,处理得到的再生骨料有很好的销路;另外一些厂的来料质量则特别差,废混凝土块等附加值高的部分含量较少,限制了后期再生产品的销路。由于来料质量的分化,建筑垃圾处理的企业各自的运行也截然不同。

4.再生骨料产品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即便生产废弃混凝土得到的再生骨料,虽然厂家可以得到较好运转,但产品的应用也面临了诸多难题。例如,(1)由于再生骨料的来源导致废弃混凝土的品质差异大,性能不稳定,所得到的再生骨料离散性大;(2)再生骨料来源于废弃混凝土,因此其表面附着大量老旧砂浆,影响产品的应用;(3)颚破方式破坏了再生骨料结构,造成产品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缝,致压碎指标偏大等。

5.政府扶持力度小,企业投资环境有待提高。目前本市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的企业规模较小,参与方式多以一般民营化为主。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开展这类公益性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配套资金、税费补偿、土地供给、法律法规,或其他国外较为有效的政策支持手段方面尚不完善。这导致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投产后的收益水平常存在较大不确定风险,使得一些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具备一定资金但不敢轻易实施。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1.科学建造与拆除,实行源头减量原则。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具体形式包括,合理规划,尽可能延长建筑使用年限与使用寿命,同时加强建筑改造技术研究;建造前科学评估,避免废弃工程;进行科学拆除,减少拆除范围;现场合理初步分拣,有效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产生,保护生态环境[7]

2.出台鼓励政策,提供支持。采取特许经营、土地划拨、税收优惠、处置费用补贴等方式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发展,在产品需求端,鼓励使用再生产品作为建材。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建筑垃圾运输及进行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政府主管部门加强配套管理措施与执法力度。对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实行核准,建立跨部门联审联批制度,同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制订对于收运、消纳、处置以及收费的全过程管控制度。

4.以产品为导向,加强相关技术与设备研发。建筑垃圾破碎、分拣过程中,除产生骨料外,还产生大量诸如细粉等副产物,建议研究将副产物与其他骨料进行混合搭配,并对物料进行改性,生产装配式建材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资源的依赖。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建筑垃圾的资源属性,提高全民对再生产品的信赖度、接受度。大力宣传和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的最新技术和工艺方法,鼓励全社会利用再生建材或产品。

 

注释:

[1]《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沪府令57号))[EB/OL].(2017-09-30).

[2]李治宏.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环境卫生工程,2020,28(3):49-54.

[3]鲁海霖.我国建筑废物的问题与出路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3):45-48.

[4]鲁海霖.上海拆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的比选研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8(4):73-77.

[5]马光辉,吴代东.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探讨[J].2012,(2):90-91.

[6]吴成陆,刘维来,何清波等.分选机物料三维尺寸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实现[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7,30(3):152-154.

[7]王德永,杨登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路[J],2017,(8):65-69.

RELATED

 / 相关文章

风险与不确定性——兼及对不确定性研究的初步思考

从风险管理实务中的“风险”定义出发,辨析后认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界定风险为“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特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克服对确定性追求的天性,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转向“在不确定性中认识和把握不确定性”,实现对不确定性的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把握。本文以对中国风险管理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组织(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和COSO[[[] COSO 即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缩写,中文译为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有时也被直译为美国科索委员会(如中国财政部2013年出版的第二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即采用的直译方式)。]])对“风险”的定义说开去,辨析风险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然后从社会学视角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初步讨论。

05-19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专题研究

2022年,面临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的重任,需要及时聚焦热点、化解难点,做好前瞻布局,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长期服务于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经验,聚焦固定资产投资主线,研判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规模、热点和布局,以期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04-17

当前上海投资拉动政策研究

本文立足当前形势对上海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以及经济恢复挑战,深入研究上海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现有投资拉动经济政策,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全域支持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两大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助力上海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03-18

专利导航模式在产业领域的试点实践思考与建议——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

近年来,知识产权、专利数据越来越多次在国家层面进入大众视野,专利导航日益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详解专利导航的模式与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02-07

2021金沙集团3354.c.cAv

沪ICP备05009749号-1

信访专线及邮箱:021-33050117   jjjc@sicc.sh.cn

技术支持:coolsite360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