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及热点研究

2021-08-27

作者: 

吕海燕 于淑敏 规划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中心)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回顾“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特征,分析“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研判固定资产的趋势和热点,对于上海市“十四五”时期保持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回顾“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特征,分析“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研判固定资产的趋势和热点,对于上海市“十四五”时期保持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海市“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历起步、转型、腾飞、新一轮转型等不同阶段。相应地,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按照建设“五个中心”的要求,“十三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四方面特征:

(一)投资规模创新高,增速较有所回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均增长率约6.8%,较“十二五”增长3.2个百分点。与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固定资产发展规律相一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持续下降,“十三五”期间投资率下降至22.9%(“十二五”期间约25.3%),表明投资效率进一步提升。

图1 各轮五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二)服务业唱主角,三大领域动态调整。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第三产业倾斜,“三、二、一”特征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占比从“十二五”78.8%提高到“十三五”83.9%,金融和房地产,批零、运输仓储和交通等服务业贡献较大。分领域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持续走低,从“十二五”20.9%下降到“十三五”16.0%;基础设施重拾韧性,“十三五”占比回升至22.6%,市政与交通成为重要增长点;房地产保持高位占比约53.4%,结构有所分化。

 

图2 各轮五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三)社会投资主体更活跃,重点区域与新城集聚。从主体看,“十三五”全市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十二五”的66.7%上升至71.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外资、民企等非国有经济主体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特斯拉超级工厂、华为研发中心、中芯国际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香港置地西岸金融城等重大项目纷纷开工。从区域看,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新城人口导入加快,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功能不断提升,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地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区走低—郊区走高”的投资格局进一步成型。

(四)重大项目保质保量,发挥中坚力量。“十三五”上海市共安排重大项目207项目,包含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科技产业创新升级、能源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外围配套六大板块。从实施情况看,2016-2020年上海市完成重大项目投资721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7%。2020年计划投资1500亿元,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投资受到一定影响。随着抗疫稳岗复工的高效落实,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08亿元,完成年初计划113.9%,比2019年增加246亿元。重大项目高效实施,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质量发展。

表1 近年来上海市重大项目计划及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二、上海市“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环境分析

“十四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都有新变化。

(一)有利因素

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制度优势明显,治理效能提升,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为“十四五”投资稳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上海面临三大任务、一个平台等新的战略机遇。“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全面强化“四大功能”,将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

改革红利全面释放。“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综合试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城市更新、新基建等投资热点不断涌现。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到新基建,从城市更新,到疫情后公共服务补短板,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到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市治理等,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全市将涌现一批新的投资热点。

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带来投资利好。“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推动土地、能耗等指标向重点区域倾斜。打造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将带来新的投资建设需求。

(二)制约因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发展。国际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科技产业遭遇技术“卡脖子”,制造业内外需萎靡,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受到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严峻冲击。

投资波动趋势加大。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近十年保持5%-7%增速。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一度负增长。下半年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后大幅反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同时,集成电路、文体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进入平台期,新的投资项目储备出现回调态势,新领域与重大项目储备有待进一步发掘。

资源环境总量受限。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建设用地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受限,再加上日益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及实施碳中和和碳达峰行动,资源环境对投资增长形成刚性制约。

三、上海市“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测

从投资增长情况来看,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目前呈现缓中趋稳的增长态势。从全国范围看,保持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随着疫情后稳增长措施的出台和新基建等投资热点的涌现,如“十四五”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速按稳增长的目标推进,年均增速保持在5%-7%,即“十四五”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5.3-5.6万亿元。

 

图3 上海市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从投资与GDP的关系来看,上海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年增长率基本在6%-7%的合理区间内,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而出现短期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性有所下降,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至20%-25%。“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假设未来一段时期内,上海GDP仍以年均6%左右的速度增长,即“十四五”五年GDP总量将达到23-24万亿元。同时,考虑到投资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十四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将维持在23-24%左右,则“十四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5.3-5.7万亿元。

 

图4  上海市历年GDP增速及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

综合以上方法对“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的预测结果,从尊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一般规律,落实“稳增长”发展要求,同时发挥好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初步判断“十四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达到5.3-5.6万亿元左右。

 四、上海市“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热点展望

(一)聚焦科创中心战略,推进科技产业项目建设。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建设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品质上海服务,围绕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建设目标,以及“上海服务”“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等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推动上海光源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SN1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期、西岸传媒港、西岸智慧谷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聚焦补短板惠民生,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支持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上海战略发展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同时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推进健康上海建设,一方面通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医联体,提升郊区医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提升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和危急重症的诊治水平,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继续围绕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文化、体育、旅游融合项目,同时补足郊区新城文体设施短板,优化郊区新城文化氛围。“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推动复旦大学内涵能力提升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工程、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聚焦生态文明,推进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治理向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并重转变,完成全市在“东南西北”各区域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布局。提升水环境质量,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修复,补齐雨水调蓄短板,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体系。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持续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高品质生态游憩空间,精心规划建设“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推进“千座公园”计划。“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推动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污水南干线改造工程、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管工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聚焦城市发展,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保障,提升电网稳定性,加大气源保障和应急储备能力,积极发展新能源。提升对外交通服务能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加大省际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同时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展航空枢纽建设和航道整治工作。提高市域交通运行效率,围绕提升交通通达性,开展中心城区道路快速化改造、快速通道建设、以及郊区快速线、环线、断头路、区区对接道路建设。优化轨道交通体系格局,继续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大市域铁路建设力度,根据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部署,加大市域铁路建设力度。筑牢供水设施屏障,加大原水工程建设,推进水厂深度处理,筑牢供水设施屏障。加密排水设施网络,改善流域行洪、区域除涝、航运交通能力,缓解除涝压力,改善区域河网水动力条件。“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推动上海LNG储罐扩 建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机场联络线、北横通道新建工程、重点河道和泵闸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RELATED

 / 相关文章

风险与不确定性——兼及对不确定性研究的初步思考

从风险管理实务中的“风险”定义出发,辨析后认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界定风险为“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特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克服对确定性追求的天性,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转向“在不确定性中认识和把握不确定性”,实现对不确定性的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把握。本文以对中国风险管理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组织(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和COSO[[[] COSO 即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缩写,中文译为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有时也被直译为美国科索委员会(如中国财政部2013年出版的第二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即采用的直译方式)。]])对“风险”的定义说开去,辨析风险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然后从社会学视角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初步讨论。

05-19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专题研究

2022年,面临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的重任,需要及时聚焦热点、化解难点,做好前瞻布局,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长期服务于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经验,聚焦固定资产投资主线,研判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规模、热点和布局,以期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04-17

当前上海投资拉动政策研究

本文立足当前形势对上海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以及经济恢复挑战,深入研究上海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现有投资拉动经济政策,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全域支持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两大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助力上海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03-18

专利导航模式在产业领域的试点实践思考与建议——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

近年来,知识产权、专利数据越来越多次在国家层面进入大众视野,专利导航日益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详解专利导航的模式与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02-07

2021金沙集团3354.c.cAv

沪ICP备05009749号-1

信访专线及邮箱:021-33050117   jjjc@sicc.sh.cn

技术支持:coolsite360

XML 地图